豚类专家分析:水温变化和水位波动,驱动江豚向武汉“靠拢”

2023-09-01 06:00:41 来源:腾讯网

豚类专家分析:水温变化和水位波动,驱动江豚向武汉“靠拢”

随着近期水温变化和水位波动这两个因素的叠加,有可能驱动江豚上下迁移,继而向武汉城区江段扩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长江武汉段的两头

生活着50多头江豚

江豚戏水。 记者刘斌 摄

“从我们长江科考成果来看,武汉上游的汉南至洪湖、下游的新洲至团风江段,全年生活着50多头江豚。这两片水域是江豚高密度分布的区域。它们从两端向武汉水域来回迁徙移动是非常自然的一个生物现象。”梅志刚介绍。

其中,武汉下游的新洲至团风一段,栖息着20多头江豚。近期有大量的观察记录显示,这是长江江豚在武汉江段稳定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

从地质和水文条件来看,新洲区的阳逻大桥到黄冈团风的李家洲洲头,这一江段有一个大拐弯,有大型沙洲出露水面,有大量浅滩,洲滩岸线比较原生自然,为江豚提供了很好的生境。因此,这一段一直都有江豚稳定存在,大家也一直都能观察到它们。

“对于近期江豚频繁出现长江武汉段上游,即武汉经开区的纱帽至沌口段、对岸的江夏金口江段,我们认为:它们暂时没有形成长期待在这里的习惯,仍然属于季节性出现、偶尔出现的状态。”梅志刚说,“实际上,武汉上游的洪湖新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一个大约30头的江豚种群。这些江豚从洪湖向下游的武汉水域来回移动,很容易抵达武汉江段嬉戏、觅食。”

江豚浮出水面。 记者刘斌 摄

梅志刚介绍,江豚主要依靠回声定位信号来探测、交流和捕食的。观察发现,它们会主动回避一些航运繁忙的狭窄航道,而选择江面较为宽阔、有大型沙洲、岸边有大片浅水区、远离航道、相对安静的环境来安家。在汉南、新洲等地,以及武汉中心城区的白沙洲、天兴洲一带,都有满足这些条件的水域。

近几年来,随着十年禁渔和长江大保护的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吸引江豚逐渐向武汉江段分布。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梅志刚展望:“当武汉江段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之后,我们也很期待越来越多江豚往武汉江段扩散的这一趋势。”

水温和水文变化叠加

引得江豚频繁现身

志愿者在观察江豚出水情况。 记者刘斌 摄

很多市民的观察表明,江豚往往在春夏之交、夏秋之交时出现得更为频繁。为什么不同季节、不同水温,我们观察到江豚的频次会不一样?

梅志刚介绍,江豚是一种水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需要不断上浮到水面换气。江豚身皮下脂肪较厚,保温效果比较好,那么,散热效果就比较差。所以在夏季,当江水的表层水温较高,它们会减少出水频次,压降出水高度,减少露出水面的时间,贴着水面呼吸一口空气就迅速下潜,“这也是我们在夏季难以观察到它出水呼吸的一个原因”。

梅志刚表示,从目前渔政人员和普通居民发现并拍摄江豚出现的视频以及几次长江科考成果来看,确实是在春夏、夏秋交替之际,江豚跃出水面的动作更多,易于被公众看见。“我们高度怀疑,水温变化和水位波动的这两方面因素叠加,有可能驱动江豚上下迁移”。

志愿者在岸边观察江豚。 记者刘斌 摄

每年的4~5月和8~10月是长江水温最适宜的时间段,也正好是长江水位快速上涨或快速下降的时候,江豚的活跃度增多,我们更容易观察到江豚。近期上游来水较多,流速较大,水温适宜,驱动江豚从周边一些高密度分布的江段,尤其是洪湖新螺国家级保护区江段,逐渐向武汉江段迁移和分布,一直来到金口、沌口、白沙洲一带。

为什么江豚频繁出现在武汉江段?梅志刚回答:“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做长期的定点观察和监测,还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更科学的手段来长期监测、了解它们的活动轨迹。”

【编辑:丁翾】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